123456
碳(C)纖維下游(比喻落后的地位)應用領域寬闊,需求持續增長,國內進口替代(用一物質代替另一物質(多為強者取代弱者的地位))迫切。碳纖維生產具有許多優良性能,碳纖維的軸向強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無蠕變,非氧化環境下耐超高溫,耐疲勞性好,比熱及導電性介于非金屬和金屬之間,熱膨脹系數小且具有各向異性,耐腐蝕性好,X射線透過性好。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電磁屏蔽性好等。碳纖維因其優異的性能被譽為 ;黑色黃金 ;。
碳纖維復合材料被廣泛(extensive)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風電葉片、體育休閑等領域。2015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為7.4萬噸,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規模達290億美元(USD),預計2020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將達13萬噸。國內市場2015年碳纖維需求量為1.7萬噸,其中80%以上依賴進口,預計2020年國內需求量將達到2.9萬噸,進口替代需求迫切。 汽車輕量化需求為碳纖維發展提供新機遇。隨著各國對汽車油耗和尾氣排放政策要求不斷收緊,同時近年爆發式增長的新能源汽車 ;里程焦慮 ;痛點沒有辦法有效解決,輕量化設計將發揮(表現出內在的能力)重要作用。碳纖維由于其性能優異且輕質的特性,被譽為 ;輕量化之王 ;。裝備碳纖維復材車身的寶馬i3成功商業化開啟了碳纖維汽車輕量化應用大門,各大汽車公司紛紛與碳纖維巨頭合作(collaborate),布局碳纖維輕量化業務。2015年全球碳纖維汽車市場需求量約8700噸,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速21%,到2020年需求量將超過2萬噸,將成為增長最快和需求最大的領域之一。
內容來自123456 國產碳(C)纖維技術不斷突破,高性能碳纖維量產為高端應用提供基礎。
碳纖維制品由于碳纖維擁有極高的材質特性,因此碳纖維制品的強度大,硬度高,遠超過同體積同重量的金屬材質。因此,碳纖維制品在航空、航海、軍工等高科技工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此前世界上碳纖維技術發達的國家(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對于向中國輸出碳纖維產品和技術,保持著極其謹慎的態度。即使在目前,我國碳纖維以及碳纖維制品的進口,還受到發達國家的嚴格控制。近年來,國內逐漸掌握(熟知并能運用) 更為先進的干噴濕紡原絲制備方法,T700級碳纖維實現穩定(解釋:穩固安定;沒有變動)量產,T800級碳纖維突破技術封鎖。高性能碳纖維的自主化生產為我國碳纖維應用由低端體育休閑向高端工業市場(shì chǎng)轉變提供了基礎。國內公司重心(centre of gravity)由原先專注碳纖維生產逐漸向高附加值下游(比喻落后的地位)復合材料(Material)開發應用傾斜。
copyright 123456
政策持續引導,資本不斷注入,國內碳(C)纖維行業迎拐點,未來發展可期。碳纖維制品就是指以碳纖維預浸布為原材料,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成為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材料制品。國家政策持續加碼引導碳纖維行業健康良性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設計大工程或作計劃)(2016-2020年)》提出加快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Material),重點(zhòng diǎn)突破高強碳纖維低成本、連續穩定(解釋:穩固安定;沒有變動)、規模化生產(Produce)技術,加快高強中模、高強高模級碳纖維產業化突破。同時專項扶持基金(Fund)逐漸完備,有利于整合資源技術優勢(解釋:能壓倒對方的有利形勢),提供資金保障,加快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