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綸纖維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是一種新型高科技合成纖維,具有超高強度、高模量和耐高溫、耐酸耐堿、重量輕等優良性能,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長的生命周期。
自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杜邦(DuPont)公司成功地開發出芳綸纖維并率先產業化后,在40多年的時間里,芳綸纖維走過了由軍用戰略物資向民用物資過渡的歷程。國外芳綸纖維無論是研發水平還是規模化生產都日趨成熟。在芳綸纖維生產領域,對位芳綸纖維發展最快,產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國、歐洲。
芳綸纖維主要有兩大類:間位芳綸(1313)和對位芳綸(1414)。無論從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芳綸1313和芳綸1414的規模化生產企業僅幾家,芳綸行業呈現明顯的寡頭壟斷格局。截至2007年底,全球對位芳綸1414總產能達55000噸左右。全球共有4家企業實現了間位芳綸1313的產業化,總產能30000噸左右。其中美國杜邦公司產能最大,約占全球產能的80%。
中國芳綸纖維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一方面生產技術進步快。國內企業不僅成功地實現了間位芳綸短纖的產業化,而且在長絲以及對位芳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另一方面是國內市場發展快。中國芳綸纖維屬于新興市場,年增長速度超過了30%。中國芳綸纖維制造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2000年時的生產能力只有10噸/年,到2006年底已超過5000噸/年。
中國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間位芳綸生產技術,直到2004年,該項技術才得以攻破,國內率先實現間位芳綸的工業化生產,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到2007年,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的間位芳綸生產能力已達到2800t/a,在世界間位芳綸供應商中列居第二位。除煙臺氨綸外,中國廣東彩艷公司也有1000t/a的間位芳綸生產裝置投產,使得中國在全球僅有的4個間位芳綸供應商中占據了2席。間位芳綸的國產化大大拉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紡織工業加工制造優勢明顯的背景下,全球間位芳綸產業特別是間位芳綸下游加工業出現了明顯向中國轉移的趨勢。
芳綸纖維是綜合性能優異,性價比理想的有機耐高溫纖維,在先進復合材料、防彈制品、建材、特種防護服裝、電子設備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芳綸纖維生產技術的突破,紡織服裝業的調整升級及裝備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中國芳綸纖維產業將迎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