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碳纖維手機殼 碳纖維手機套 凱夫拉手機殼 凱芙拉手機殼
張國良(右二)。 本文來自123
中國江蘇網11月14日訊 在中復神鷹碳纖維工廠的廠房里,看著生產線上拉出來的一卷卷碳絲,張國良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滿足。作為連云港鷹游紡機集團的董事長,張國良對碳纖維這種新材料原本是個門外漢,但就是這個門外漢,在2005年,帶著7000多萬元現金,毅然投入了碳纖維產業,攻克種種技術難關,在國內首次將碳纖維產業化。現在,中復神鷹的產量,占到了國內碳纖維產量的70%以上。
123,123
“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本文來自123
鷹游紡機是國內在紡機后整理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2005年,已經在本行業取得重大成功的張國良正在為企業尋找新產品開發目標的時候,偶然間聽人說起了碳纖維。由于其強度比鋼大,密度比鋁小,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和耐腐蝕性,被廣泛用于航天航空、交通、醫療、紡織及國防等領域,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 copyright 123456
“我來完成碳纖維的產業化。”為了獲取國家的立項支持,他給時任科技廳廳長的王永順寫了一首散文詩作為申請報告,“我在實現一個夢想,我被夢中的激情所燃燒,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我知道中國的軍民產業對碳纖維的渴盼,打破西方國家禁運和技術封鎖是如此重要!”2007年5月3日,他的生產線成功生產出第一批碳纖維,并在設備研發中獲得5項國家專利。
本文來自123
一天開出一輛桑塔納 123456
2006年9月,第一條年產500噸碳纖維原絲生產線開始設備調試,張國良親自按下了那個綠色的按鈕。設備啟動了,但生產線卻沒有打通,中復神鷹首任總經理李懷金回憶,“由于國內沒有一個廠家做過,國外又技術封鎖,所以當時的生產線都是自己建造的,可以說沒有一點經驗,需要一次一次地開機試,而每一次開機,多則幾十萬,少說十幾萬的材料費是少不了的。”“一共76天,可以說每天開出去一輛桑塔納。”張國良回憶說,他想最多搭上鷹游紡機一年的利潤,可是如果還不成功該怎么辦呢?他沒有去想,也不敢去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國良和技術人員、工人一起在生產線旁吃住了76天,發明多項獨創技術,申報了12項專利,解決了無數個問題,最終,合格的原絲終于被他們生產出來了。 copyright 123456
實現碳纖維產業化“中國夢”
本文來自123
張國良剛開始的目標是生產T300級碳纖維,現在生產線上產出的已經是性能更高、強度更大的T700級碳纖維,這意味著,他燒出來的碳絲里面,碳原子的比例達到了97%以上。
在2008年12月3日,萬噸碳纖維產業化工程的一期項目千噸碳纖維生產線也已經順利投產。在碳纖維生產步入正軌后,張國良又陸續主持開發出碳纖維自行車、紡織機械配件及碳纖維增強工程塑料等一系列碳纖維下游產品,尤其是在2010年9月正式投產運行的年產十萬輛自行車生產線。這是內地第一個碳纖維自行車產業化項目,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記者問張國良,“為什么別人沒有做成的碳纖維產業化你能夠做成?在那76天里你有沒有害怕、猶豫過呢?”他笑笑,“憑的就是我作為企業家想產業報國的一口氣吧,我相信我們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夠做出來,我們一定也能夠!” 記者 金磊 本文來自123